每當科技浪潮拍打文化堤岸,總會激起創新的回響。
6月18日,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。本屆圖博會以“促進文明傳承發展,推動交流互鑒共贏”為主題,80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家展商現場參展。湖南出版集團既“秀”出科技“肌肉”,也凸顯文化底蘊的產品,展示了前沿科技與古老文化融合的廣闊前景。
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場,湘書受到青睞。
時代的洪波涌起,湖南出版集團始終保持“挺拔主業、擦亮出版”的強大戰略定力,搶抓變革時代的新機遇,積極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機制,通過發展數智出版、人工智能知識服務等新業態,推動數智化轉型升級,激蕩起澎湃新潮。
踏著歷史的河流,文化綿延不絕,創造生生不息。
科技賦能,出版有“數”
科技的發展,為文化提供了一種新的“存在方式”。
湖南悠久的歷史文化、厚重的革命文化、活躍的現代文化,為湖南出版集團推進文化數字化提供了豐厚家底。
以數字變革為牽引,湖南出版集團打開了出版轉型升級的新天地。
一場跨越時空的“交流”,正在北京圖博會湖南館上演。
AI智能互動體驗區,讀者與左宗棠跨時空交流。
“左公,收復新疆,糧草何解?”一位年輕的觀眾拿起麥克風,說出了自己的問題。身著晚清官袍的數字人左宗棠思考片刻,醇厚的嗓音響起……
湖南出版集團堅持技術賦能,積極推進文化數字化和傳播智能化,實現傳統文化資源系統化歸集,創造文化新質態。
借助高清掃描、3D 建模等數字技術,湖南出版集團對湖湘文化典籍、紅色文化資源等特色文化內容進行數字化采集與保存,通過VR、AR等數字技術進行加工展示,將數字資源轉化為數字內容產品。
湖南出版集團以場景化、活態化的創新性達致連續性,在數字空間傳播并永久鐫刻文化記憶。
《湖湘文庫》矩陣書墻。
《湖湘文庫》是湖南重大公共文化項目,為了讓厚重的古代典籍活起來,讓典籍里的湖湘文化火起來,天聞數媒科技有限公司歷時4年實現了《湖湘文庫》內容的全面數字化。
目前,天聞數媒進一步升級打造“湖湘文庫(AI版)”,運用大語言模型、知識圖譜引擎等技術,進一步建設數字化圖書加工制作系統、數字閱讀系統、輔助閱讀平臺、圖譜閱讀工具、“學懂練會”服務平臺、AI創作等系統,將浩如煙海的《湖湘文庫》叢書濃縮于方寸之間。
AI技術能實現信息提煉、文本分析、實時回答與翻譯等功能。比如,讀者遇到生僻字詞和艱澀難懂的語句,可選中文本進行一鍵查詢與翻譯,大大降低閱讀門檻。
點擊“對話”按鈕,讀者還能跨越時空,與左宗棠等歷史名人對話交流,暢談古今。
近年來,湖南出版集團將智能技術融入內容策劃、生產、營銷等全產業鏈,不斷拓展數字出版新場景、新體驗。
岳麓書社古典名著“名著演播版”有聲書、湖南省新華書店“四維閱讀”等數字產品,以智能化、互動化、可視化的呈現方式營造沉浸式閱讀體驗,提升讀者的閱讀興趣。線上購書平臺“閱達書城”依托遍布全省的新華書店門店,3公里范圍內購書下單免費送貨上門,智能薦書讓書香體驗更貼心,社群活動功能便利讀者參與讀書活動,打通了服務讀者的最后一公里。
“慧”印刷提效 產品出口全球六大洲
走進天聞印務的智能車間,在生產最前端的物料輸送環節,數智管理平臺系統通過掃描自動讀取紙張克重、批次信息后,形成生產數據溯源鏈條。
數智看板屏上跳動的數據流與車間內穿梭的AGV小車軌跡,構成了現代化的生產制造圖景,與傳統印刷車間里“老師傅憑經驗調墨”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。
以數智化技術賦能傳統印刷文化,天聞印務出版物智能印廠一期工程試運行以來,基本實現生產全流程數字化、工序可視化和物料追蹤實時化。
天聞印務輪轉書帖收集打捆碼板聯動線取代人工作業。
高端膠裝聯動線、智能檢測等裝備投產,車間自動化率越來越高。不論是裝訂上夾的光電檢測,還是彩印、輪轉印刷的油墨預置、自動套裁和自動糾偏,插上技術的新翅膀后,一些傳統重人工的環節被自動化、智能化地處理,極大地簡化了印刷流程。
從“經驗判斷”轉向“數據說話”,天聞印務積極推動自主創新,強化與上下游企業協同攻關,在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材料、管理體系信息化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。
比如,文件比對系統可對文件付印過程中的各種狀態進行比對,具有速度快、精度高、誤報較少的特點,實時標注修改點及影響范圍,能填補人工校驗檢查的盲區。
“以前發現不了的文件問題,在比對系統的‘鷹眼’之下,無所遁形,效率至少提升了50%到60%?!碧炻動罩瓢婵煊≈行姆止菊{度兼創新項目研發負責人胡逸民介紹。
天聞印務膠裝自動上貼系統取代人工作業。
又比如,去年研制出的一種全新印刷版材,采用獨特的高親水涂層技術,不僅極大提升了印刷質量,還顯著降低了資源消耗。經測算,使用新版材后,每年可節約1500萬元以上。
在湖南出版集團、中南傳媒全方位實施“走出去”發展戰略的鼓舞與鞭策下,天聞印務先后與三十余家客戶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,承接的產品覆蓋了教材、一般圖書、期刊雜志、商業印刷品等多種類型,產品已出口到了全球六大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從會印刷到“慧”印刷,技術的革新讓印刷更“聰明”,也讓文化的傳播走得更遠、更高效。
不止于“紙”,數智教育顯身手
數與智的變革,也悄然重塑著教與學。
指尖輕點,360度實景“穿行”312國道,沿途祖國各地的地理風貌盡收眼底;使用GIS工具輔助等高線分析和剖面分析,抽象的地理知識變得直觀易懂。
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地理課堂上運用數字地球教學系統進行教學。
湘教地理云平臺與中科星圖跨界合作,將教材內容與三維實景地理數據結合,打造國內首個將數字地球深度融入地理教材的應用系統案例。
“我們希望借助現代化的地理信息科技手段,將地理教材真正與數字地球相聯結,為地理課堂帶來更多可能性?!焙辖逃霭嫔缛趧撝行母敝魅侮悥|鋒表示。
平臺自2024年上線以來,已在湖南、山東、山西、廣西、海南、甘肅等多個省份廣泛使用,輻射湘教版地理教材全國3500萬用戶群體。
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學生使用“智慧操場”設備開展自主鍛煉。
這是湖南出版集團持續深耕數智教育服務的一個縮影。基于教育服務積累的業務和數據優勢,湖南出版集團著眼構建覆蓋備課規劃、智能批閱、輔導互動、測試評價等全教學場景的數智教育服務生態,為師生提供立體化、數據化、個性化、精準化的教學服務。
比如,主觀題的智能批閱一直是業內的技術難題,而中南迅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評測系統,實現了對主觀題、作文等的高效、精準評分。
據中南迅智執行董事譚雙武介紹,“應用人工智能進行作文批閱,精準度超80%,可以有效減輕老師們的負擔,受到廣泛歡迎?!?/span>
技術的價值最終還需以人為尺度來衡量。在“以人為本”理念的指引下,湖南出版集團擴大公共文化數字內容供給,讓數智教育成果惠及更多群體。
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“快點聽”中小學生閱讀書系。
無論身處何地,無論師資如何,湖南教育出版社的貝殼網?湘智教輔通服務平臺提供錯題歸集、習題講解等融合服務,多方位滿足學生學習需求;省新華書店的“智趣新課后”平臺可以讓學生按興趣選課,在動漫伴學、劇情演繹、互動體驗等創新形式中,汲取專家精品課程營養;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的“快點閱讀”數字閱讀復合平臺集納了海量學習數字資源,同學們可以享受點讀、跟讀、背誦等功能;e堂好課集教學資源、云平臺、教學工具為一體,數萬課時優質課程跨越三湘四水,惠及13萬余名鄉村學子,賦能3400名鄉村教師。
以文塑旅,生態深融
除了教育應用場景,近幾年來,湖南出版集團“出版+”的藤蔓正延伸其他領域。
隨著文旅業的蓬勃發展,文化消費已成為國民消費的重要一極。在構建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的生態體系中,出版亦是不可或缺的“路”與“橋”。
2024年,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與湖南出版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,共同答好兩道“融合命題”,推動雙方產業生態的雙向賦能。
湖南出版集團立足“出版+文旅”,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模式、新路徑,打造數字文博、數字展陳等新業態,創新推出更多文旅消費新場景。
樂之書店·橘子洲店
在長沙橘子洲景區內,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年輕人到新華書店旗下“樂之書店”打卡。這家書店將閱讀融入歷史建筑、景區與社區,打造集閱讀、藝術欣賞、文化交流于一體的“城市文化客廳”。截至目前,具備文創產品、咖啡簡餐、未成年人益智體驗、文化沙龍活動、24小時生活驛站、智能閱讀等多種業態的樂之書店已經開了21家店。
近日,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(湖南省文物局)與湖南出版集團(紅網)聯合推出的“湘見萬年”文博特展矩陣(岳陽站)正式開展。
現代陳列藝術和海量珍寶引領人們在移步換景間,遍覽岳陽的“前世今生”,具有科技感的互動體驗裝置則讓觀眾直呼“體驗感”拉滿。
數字藝術融入出行場景,吸引市民乘客打卡。
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,作為曾經中國學生旅法勤工儉學的寓所,承載著鮮明的“紅色印記”。如今,中南國際會展以“科技+展會”模式打通線上線下,開通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的線上展館,觀眾指尖輕觸,歷史風云撲面而來,那些存在于記憶中的場景變為“觸手可及”的感官體驗;湖南美術出版社的美侖數字美術館,用VR、AR技術打造“身臨其境”式的文化藝術體驗空間;地鐵傳媒通過巨型LED屏、互動投影、數字藝術裝置等,將通勤空間變為藝術展陳和文化傳播的場所,為群眾生活添彩,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文化新名片。
當展覽成為城市文化地標,觀眾能從中閱見的,遠不止展覽本身,更有一座城的文化品格。
從“紙數相融”到“生態深融”,打造更多體現文化內涵、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產品,將進一步反哺出版主業發展,推動湖南出版集團新的躍升。
歷經“鉛與火”的洗禮,以科技為舟,渡發展之河,湖南出版,乘“數”而上。
一審:唐凌
二審:蔡欣彤
三審:田毗